5200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动物的从众(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行为经济学系列(套装共9册)(.shg.tw)”!

第四章动物的从众

从非洲平原到北极苔原,全球各地都有大量动物聚集在一起进行长途迁徙。这些动物群体几乎永远在行进之中,以躲避气候的季节性变迁,并寻找新的水源和食物。例如,角马就常常以多达百万只的规模,成群结队地往返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为了跟随降雨和新鲜的草地而完成长达1800英里(约2896.82千米)的征程(见图5)。对角马而言,固守在一个区域会承担饿死或渴死的风险,但是迁徙也同样危机四伏。角马需要穿过鳄鱼横行的水域,并面对其他危险。通过群聚,角马群可以中和这种威胁,群聚提供了庇护,增大了每一只个体角马存活的概率,并确保了种群的存续。

与我们人类共享类似的群聚从众本能的动物种类多得惊人。为何我们和许多物种都进化出了如此强烈的与周围个体共生的关系呢?在本章中,我们将从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对这种我们和动物表亲共享的社会本能一探究竟,看看我们从动物王国可以学到什么。

图5迁徙中的角马

注:角马群聚在一起以确保在鳄鱼群中活下来。

猎豹与狼群

在上一章中,我们探讨了利己型从众和集体型从众的区别。就像我们和身边团体的互动会因我们性格及倾向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样,其他动物的社会互动也是如此。动物有时会离群索居,有时则为了共同的利益群聚,而有时动物个体会为了群体和物种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猎豹和狼群的特性,就能发现与我们在本书第一章中提到的人类行为不同类型的某些类似比照。我们在第一章中看到,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世上存在着这样一种崇尚个人主义、利己并自足的物种,即“经济人”。“经济人”无须依赖他人即可单独行动,因为协调他们行为的并非直接的社会互动,而是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鉴于从众行为在动物王国,尤其在哺乳动物中无处不在,所以很难将任何动物类比为独立自足的“经济人”。雪豹可能是最为接近的例子了,现存野外的雪豹数量不足9000只,且个个都离群索居,独自生活在崇山峻岭中,除了繁衍和捍卫领地以外,与自己物种的其他个体都极少来往。我们人类中极少有人能过着这般出世的生活。

复杂的经济学模型能够显示我们作为利己的个体,能从与他人的合作及协同中获得什么好处。我们可以从群体中获取经验知识、寻求安全庇护,或从与同伴的合作中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回报。这与利他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在利己型从众中,每个动物个体都通过与团体合作来优先最大化自身的需求和欲望,以确保得到对自身而言最好的结果。类似的合作在动物王国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当独狼聚成狼群时,每只狼都会从这个群体联盟中获得好处。就像是我们在第一章中介绍的,卢梭书中关于狩猎牡鹿的例子一样,当狼群联合行动时也能够捕获更大型的猎物。

结合我们在第三章中讨论过的从众思维捷径的若干观点,一些行为生态学家已经证明,群体所表现出的张力和活力,其背后就是简单的思维捷径在发挥作用。生物和生态学家克里斯蒂娜·穆罗(CristinaMuro)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虚拟狼群追捕猎物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虚拟的独狼掌握的唯一信息就是猎物和狼群中其他狼的位置。模拟测试包含两条基本规则:第一,独狼不得在狩猎过程中危及自己的生命,因此只能接近并在一个安全临界的距离包围猎物;第二,当所有狼都达到这个安全边界时,系统设置它们需要在这个安全距离上包围猎物并尽量远离其他的狼。穆罗及其团队发现,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狼群行为模式和现实世界中狼群的行为极为类似。此前的研究显示,森严的等级和复杂的沟通模式是确保狼群高效围猎的关键,但是穆罗的研究表明,高效围猎的秘诀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在合作中,狼群中的独狼使用简单的规则为自身牟利,但是也兼顾了狼群整体的利益。如果所有的独狼都能够有效地合作捕猎,那么每一只个体都会从中受益。这个经验对于利己型从众也同样适用,并支持了这样一种理念:人类的合作也应该基于简单的思维捷径和经验法则,以确保每个个体都能从与他人的合作中受益,并兼顾到团体整体的利益。

企鹅和蜥蜴的社会生活

利己型从众的行为并非只出现在哺乳动物或是群居狩猎的高等肉食动物身上。事实上,通过社会学习而选择从众的行为在动物世界司空见惯。正如经济学家认为我们通过观察他人来决定选择哪家餐馆一样,行为生态学家艾蒂安·当尚(étienneDanchin)及其团队提出,动物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动物的行为,来收集觅食和寻偶场地的重要社会线索。我们在序言中就描述过社会学习的例子:袋鼬从父母那里,或是通过观察其他袋鼬的行为,学会避免误食有毒的甘蔗蟾蜍。但是社会学习不仅限于有袋类动物或哺乳动物。

生活在南极的阿德利企鹅处于食物链的中部,它们以磷虾为食,但是同时自己又是海豹的捕猎对象。一只企鹅在捕猎的同时也面临着自己被捕食的风险。对个体企鹅而言,社会学习是最好的策略:每一只企鹅都站在岸边,观察其他企鹅是否跳入海中。最终,一只足够勇敢或者太饿的企鹅会涉险第一个跳进海里。其他的企鹅看着这只以身试险的勇士在水下觅食,然后判断它们是否也应该跳入海中。如果第一只企鹅没有被吃掉,那么大部队就会纷纷跟着跳入海中,这个集体的行为完全取决于第一只企鹅的命运。

我们一般认为,蜥蜴这样低等一些的动物也同样掌握了社会学习的窍门。一支由林肯大学的安娜·基什(AnnaKis)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对生活在澳洲沙漠里的鬃狮蜥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同类的行为,鬃狮蜥可以学会通过打开一个活板门来获取食物,这可是一项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认知任务。就像企鹅和蜥蜴都通过参与社会学习而大快朵颐一样,人们在选择餐馆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即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选择来推断餐馆的质量。

愤怒的小鸟

利己型从众也能够提供安全庇护,我们跟着一大群行人一起,而不是单独穿过一条繁忙的马路就是一例。这种从众有两面性:相互效仿,结群聚集。我们可以在动物躲避捕食者的例子中看到这种两面性。伪装是最简单的以安全为目的的效仿行为。棕拟雀鲷,一种生活在印度-太平洋海域珊瑚礁附近的具备模仿能力的鱼,能够快速变换身体颜色,模拟附近的鱼并据此降低被捕食者发现的概率。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从众,但是当大量的个体聚集在一起时,整个鱼群会同步转换伪装色。当如此多的目标聚成一群,同进同退、一致行动时,捕食者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只个体身上。行为生态学家将这称为稀释效应(dilutioneffect)。在一个大群体中,个体猎物受到捕食者的关注被稀释了,捕食者很难选定任何一个个体目标下手,因此在一个群体中,个体面对捕食者时变得不像落单时那么脆弱无助。

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一群捕食者群聚可以更有效地捕猎,但是动物群聚结成同盟并不是仅仅为此,还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当动物有意识地通力合作时,一群动物将能更有效地保护自己。以海岛猫鼬为例,它们常常轮流站岗放哨;红嘴鸥和其他海鸟会结成联盟,在发现危险时向其他海鸟示警,有时还会蜂拥而上一起攻击捕食者;甚至我的家猫霍布森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它随我们搬到澳洲时,对澳洲的第一印象可不太愉快。霍布森被一只八哥盯上了,这只八哥随即又引来了五只鸟,排成阵型对霍布森发起“希区柯克式”的轮番攻击,吓得霍布森只得躲进屋里。这只八哥可是组织了一次聪明得令人印象深刻的联合打击。

从众的奶牛

除了靠潜意识的影响力驱动我们结群入伙外,利己型从众还能带来更加实在和客观的好处。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合理的原因,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群聚和从众行为,这些鼓励从众的动因显然有利于利己个体的存续,这可以解释为符合卡尼曼系统2慢式思维的审慎选择。

其他形式的从众就不能这么简单直观地用系统2思维或者个体生存概率来解释了,我们这里指的显然就是集体型从众。如我们在上一章中讨论过的,集体型从众似乎和卡尼曼系统1式思维更为贴合,受本能冲动和无意识的动因驱动。我们屈从于同伴压力,并从归属感中体味到虚无缥缈的精神满足,即便我们无法从群聚的行为中找到明确和客观的目的(至少从利己的角度不行)。

如果让你在脑中勾勒一幅动物从众的场景,那么很有可能你会想到一群奶牛。奶牛是典型的从众型动物,但是它们并不是因为盲目愚蠢才选择群聚在一起的。奶牛是有森严社会等级的高级社会性动物。它们会在被迫同群体分开时显示出焦虑,也能同其他奶牛个体发展出紧密的关系,这种纽带关系和人类的友谊关系相差无几。在一项研究中,行为生态学家通过监测心跳和血液中皮质醇(压力荷尔蒙)的含量来观察奶牛在两个场景下的压力水平:当它们和一只陌生奶牛关在同一个牛栏里时,与当它们同“最要好的朋友”关在同一个牛栏里时的不同之处。结果表明,奶牛在与“最要好的朋友”待在一起时,压力水平要低得多。这一现象适用于大部分的哺乳动物,与人类一样,许多哺乳动物在与彼此熟悉的个体待在一起时,会感觉压力较小和满足感更强。

进化的影响力

关于从众的神秘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为何一些个体会选择从众和效仿这种对自身并无明显好处的行为。进化生物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反常现象,因为这一学科的关注点不是动物个体或某个族群。当一切事关更为宏大的进化法则时,利己的个体就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参与者而已。无论从众是有意识且自利的,还是无意识且集体性的,它之所以进化而来,其目标还是最大化种群整体的——而非个体的——存续概率。

我们可以从查尔斯·达尔文1859年的巨著《物种起源》开始,尝试理解动物王国中的社会本能(及反社会的本能)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不同的物种演化出了各异的特质,赋予它们适应性优势以帮助它们在各自的自然栖息地繁衍兴旺。如果它们能够存活得够久直至繁衍下一代,那么整个种群存续的概率也就更大一些。但是,如果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一些物种就会因为缺乏针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优势而灭亡。

进化生物学家以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为基础,探索在面对环境限制和阻碍时,我们的外向性行为是以何种方式进化的。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在很久之前就演化形成的,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方式时常感到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更好地了解驱动我们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先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即近因(proximatecause)和远因(distalcause)。近因是决定我们日常决策的激励和驱动因素,我们偏好某些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更为有效地刺激我们负责处理奖励感知的生理系统。远因则是从进化的角度诠释我们行为的根本动机,展现了人类这一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为了解释近因和远因的区别,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糖的例子。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摄入过量的糖分,因为糖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摄入的糖分会带来生理上的变化,触发我们体内获得奖励和愉悦的生理信号,而一旦我们的身体捕捉到这种信号,意识到某样事物能给我们带来奖励回馈,我们就可能想要得到更多,这就是我们过度摄入糖分的近因解释。至于远因,那就和我们当下日常的身体反应没有关系了,而是一种数百万年来人类通过进化所获得的古老机能。人类随着进化变得渴求甜食,因为甜食可以帮助人类在食物匮乏的原始时代获得足够的养分。能够享用和有效消化成熟果实,这激励我们去寻找原始环境中稀缺的高热量食物来源。我们也进化出了将这些热量转化为脂肪并储备下来的能力,因为在原始环境中,人类也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新的有营养的食物来果腹。那些喜欢摄入糖分以带来愉悦感的人更有可能享用甜食、积累脂肪,并且在饥荒来临时存活下来并繁衍下一代。这种古老的机能就是我们热爱糖分的远因解释了。

适应性优势是如何在人类和动物的行为中展现出来的呢?利己型从众和集体型从众都可以用进化的逻辑和机制加以解释,这种机制曾经起到了增大我们生存概率的作用,并且有可能仍然发挥着类似的功用。从众是适应性优势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有其远因的解释。这些远因对近因产生了促进和固化的作用,而这些近因则不知不觉成了我们至今关于从众的分析基础。

在现代,我们学着将从众和奖励回报关联起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因为受到鼓舞而跟随他人,因为这一行为在某些方式上让我们感到心满意足。利己型从众之所以有奖励回报,是因为它能够给予我们想要的东西;而集体型从众给予我们的是更加隐性的、更加无意识但同样重要的心理满足感。绝大多数人都享受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都觉得归属于某类团体更令人开心。我们倾向于追随他人,并享受相应的集体支撑和庇护。无论是受利己之心还是更加无意识的奖励回馈因素驱动,这些都是利己型从众和集体型从众的近因解释。

人类的祖先需要在恶劣的原始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远因解释就展现了集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无论是利己型的还是集体型的,从众都是一个自古传承、已经融入我们血液,并且至今我们仍在使用的策略。通过观察和效仿他人,人类的祖先发展出了搜寻食物、躲避捕食者和寻找配偶的最佳策略。人类的祖先适应着环境,将从众作为提高生存概率的策略之一,并将这种从众的本能在繁衍时传给下一代,从众本能因而也就得以延续演进。

这一生物进化的视角也表明,适应性优势是利己型从众和集体型从众间相通的一点。从进化的视角来看,这两种从众都兼具增大族群和整体种群生存概率,以及帮助个体的功用。借助进化性优势的视角,我们意识到最终可以在集体型从众和利己型从众之间找到共识,对人类而言两种从众的形式都反映了人类的社会本能及倾向性。人类进化出了社会性以及对暴力感到反感的共性(但显然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因为这样一来,人类祖先的小部族可以保持社会结构的稳定,以便能够更好地存活下来。一致趋同性在我们社会本能和从众倾向性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这种一致趋同性因为过度的(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而被滥用,被过度放大,远远超出了在原始环境中符合生物进化逻辑的范畴。

自我牺牲的黏菌

在进化生物学中,自我牺牲的个体对物种而言并非不可或缺,它们将被剥夺复制自身基因的机会。我们或许以为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现象只会出现在高等的动物物种中,并且在人类身上达到了极致。事实上,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现象在相对原始的生命形态[如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变形虫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discoideum,黏菌的一种)]中也同样存在。虽然基因型不同(即拥有不同的基因组合),但不同的黏菌细胞之间会彼此合作。这并不常见,因为大部分的多细胞组织都是由基因型一致的细胞组成的,从进化的角度这更加合理,从适者生存的角度看,同一基因型的细胞彼此间无须争夺资源,因为无论哪个细胞存活下来,该基因型都能够得以存续。基因的存续才是重中之重,而非个体细胞的存续。黏菌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即便不共享同样的基因型,彼此之间也能够进行合作,因此某一基因型细胞的存活是以另一基因型细胞的消亡为代价的。

黏菌间的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进化生物学家保罗·B.雷尼(PaulB.Rainey)对盘基网柄菌进行了研究,并发展出了黏菌如何及为何协同合作的有趣理论。黏菌生活在土壤中,依靠食用腐烂树叶和动物粪便中的细菌存活。在有利的环境中,每个个体细胞都发展出单细胞变形虫的身体构造,随机游走吞噬细菌。但是有的时候环境变得恶劣,养分变得稀缺,这时细胞就会释放出化学信号素,诱发变形的过程。细胞个体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蛞蝓的多细胞体。其间,一部分单细胞变形虫会变形成为蛞蝓的柄细胞,而其他单细胞变形虫会变形成为柄细胞末梢的孢子,释放到环境中,以在环境条件转好时重获新生。然而柄细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会萎缩并死去。其中的奥妙在于,为何一个单细胞结构会牺牲自己繁衍的机会,变形成为一个多细胞体的柄细胞,这可以说是进化概念中的死路一条。这些柄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会随着柄细胞的死亡而灭亡,因为这些单体细胞没有任何繁衍的机会。如果恶劣的环境只是暂时的,那么维持单细胞变形虫的个体状态对每一个黏菌细胞而言都意味着更大的生存概率。雷尼的推测是,单细胞的黏菌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风险权衡的机制,如果它们和其他黏菌聚合起来,就有可能变成柄细胞,但是如果它们足够幸运,则有可能变形成为多细胞体蛞蝓体内能够通过孢子释放而得以繁衍的部分。雷尼认为,自我牺牲的黏菌细胞只是不走运罢了。某些黏菌成为赢家,而另外一些则是倒霉的失败者。这样看来,也许我们和黏菌的相似之处要比我们想象中多。

黏菌的例子表明,有时合作的出现并非出于动物个体的利益,而是为了物种延续。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探讨过的,蚂蚁也是一种高度协作的物种,展现出了与人类利己型从众类似的行为,并且也参与社会学习。经济学家阿郎·基尔曼(AlanKirman)的研究兴趣之一是动物的社会行为同经济理论间的关联。他借鉴了昆虫学家的一个观察结论,即蚂蚁在采集食物时并不会在不同食物源间平均分配精力。为了诠释这一现象,基尔曼发展出了一种社会学习的“蚂蚁模型”。基尔曼认为,蚂蚁的效仿行为是它们招募行为的展现形式。一只蚂蚁发现了一个新的食物源,进而通过交换化学信息素的方式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这样一来蚂蚁大军就会无视其他食物源,被募集而来采集这一特定食物源。对蚁群而言,集中采集某一食物源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的合作采集过程将更加高效。最终当第一个食物源被采集殆尽时,蚂蚁大军就会转战下一个食物源,这种社会协作确保整个蚁群得以存续。显然,这种对个体蚂蚁而言反常的行为,从确保整个蚁群存续的角度就说得通了。

社会性动物

高级的社会性和社会功能在动物王国中并不少见。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Wilson)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些具有高度社会化组织特性的真社会性(eusocial)动物的社会行为范例。真社会性可见于众多物种中,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白蚁和裸鼹鼠。真社会性的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有关,即群体优先于个体。真社会性动物有复杂的社会意识,并且在种群内共享着高度发达的合作本能。真社会性动物实行“亲属选择”(kinselection),个体会以自己的存活概率为代价,增大其近亲繁衍后代的成功率。在更为广泛的真社会性动物的社会组织架构中,利他主义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真社会动物间会形成强烈的配对关系,有时甚至是“一夫一妻”的单一配偶关系;它们会同伴侣或其他成年同伴共同抚养后代;真社会性动物的社会由多个世代的个体叠加构成,而在这些社会架构中存在着针对不同任务的劳动分工,有时这种劳动分工是以个体成员的繁殖可能性为代价的(工蜂即是广为人知的一例)。每一个动物个体没有独立的目标,而整个社会的运作就好似一个单一的动物体。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真社会性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概念。它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了本书第二章中一些暴众和集体型从众的描述,包括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极富影响力的著作。在书中,勒庞用了一个生物学的类比来描述暴众。他解释道,一群暴众就好比一个人体。暴众群体里的个体就像是身体中的细胞一样,自己并没有独立的生命。对勒庞而言,暴众(心理群体)就好比:

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就像因为结合成一种新的存在而构成一个生命体的细胞一样,会表现出一些特点,他们与单个细胞所具有的特点大不相同。注释标题LeBon(1895),p.11.

勒庞的理念展示了一种将心理学和生物学与群居从众的解释关联起来的途径。将暴众聚集起来的心理动因,可以和观察到的真社会性动物的行为关联起来,因为单体的真社会性动物没有独立的个体身份,一如身体中的个体细胞无法单独存活一样。真社会性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诠释集体型从众和利己型从众之间的区别。集体型从众并不总是符合个体动物的利益,但是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则是运作得当的做法。

贞子小姐不要啊  大明孤忠李定国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开局签到武当山  双宝妈咪超高调安盛夏权耀  萧尘柳妃萱小说免费阅读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乡村鬼事  在仙界被当高人签到  必备英语口语2000句  龙血圣帝  无敌奶爸在都市全文免费阅读  医武高手两小无猜  铁血丹神  我成了恶魔蜗牛  无敌奶爸在都市萧尘柳妃萱  妈咪快到怀里来  穿梭在诸天万界  血族猎手  司少宠妻入骨  

热门小说推荐
狂凤驭兽

狂凤驭兽

狂凤驭兽由作者冰伊可可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狂凤驭兽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爹地追妻请低调

爹地追妻请低调

她遭亲人陷害怀孕,大出血差点死掉,回国复仇,却被两个小包子给缠上了,又被小包子的他爹地粘上了。杨依依无奈的看着一大两小,我今天要休息,你们三个给我睡书房。妈咪求亲亲!妈咪求抱抱!老婆举高高!杨依依一脚朝男人踹过去,举你个大头鬼。杀伐果断的大总裁秒怂!!1v1纯洁,有两只可爱的小包子出没。群1满了,群2692134120群3479994577VIP群618895719(需要...

最强女婿

最强女婿

★★★本书简介★★★堂堂大佬装穷装傻做上门女婿是什么体验。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了。...

冷傲王爷的代嫁小辣妃

冷傲王爷的代嫁小辣妃

冷傲王爷的代嫁小辣妃由作者风沙飘飘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冷傲王爷的代嫁小辣妃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修心录

修心录

一念万法一剑破天修心录...

降临无限之唯美片翼

降临无限之唯美片翼

我,是不会成为回忆的降临之时,天地色变。一切,都还只是开始这里,有一个奇迹之地,其名为无限!(书友群一七一七七八四三一)(二群一七六七二八五三八)...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