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话没头没脑,不要说我们听了不明白,就是樊迟听了,也是一头雾水。但是樊迟不敢再问,只好退出来问自己的同学子夏。子夏悟性好呀!他能从美人的笑容和眼睛(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想到&ldo;礼&rdo;,大受孔子表扬(请参看本书第一章第四节),所以樊迟要请教子夏。子夏怎么说呢?子夏说,哎呀,老师的话,内容太丰富了,太深刻了(富哉言乎)!想当年,舜帝和汤王,在千百万人当中搞海选,选出最有仁德的皋陶和伊尹,那些邪恶的人就都跑掉了嘛(不仁者远矣)!
二孔子的药方(2)
按照子夏的这个说法,所谓&ldo;举直错诸枉&rdo;,就是&ldo;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rdo;。后世许多学者,就是这样翻译的。但这有问题,因为孔子后面还有话,即&ldo;能使枉者直&rdo;。这话按照前面的理解,就应该翻译为&ldo;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rdo;,而不是&ldo;邪恶的人就都跑掉了&rdo;。事实上,舜帝和汤王选贤任能的结果,也只是&ldo;不仁者远矣&rdo;。那些&ldo;不仁者&rdo;改邪归正,变仁变直了没有?好像没有。这就不能算是&ldo;能使枉者直&rdo;。所以,子夏的解释,也只是他自己的理解,未必是孔子的原意。
其实依我看,这事也不可太拘泥,认死理。也就是说,我们不必一定按照子夏的说法,把&ldo;枉&rdo;认定为邪恶的人,把&ldo;直&rdo;认定为正直的人,也可以做更宽泛的理解,解释为&ldo;错误&rdo;和&ldo;正确&rdo;,或者&ldo;错的&rdo;和&ldo;对的&rdo;。如此,则孔子的话就可以这样翻译:用正确的替代错误的(举直错诸枉),就可以改正错误(能使枉者直)。
这就是开药方了。实际上类似的话,孔子还在别处说过。据《论语&iddot;为政》,鲁哀公曾经向孔子问政。鲁哀公是在公元前494年,即孔子五十八岁那年即位的。当时孔子正在卫国做官。哀公问政,应该是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国以后。哀公问怎样才能让人民服从(何为则民服),孔子的回答,是&ldo;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rdo;。这句话按照我的理解,就可以翻译为:用正确的替代错误的(举直错诸枉),民众就心悦诚服;用错误的替代正确的(举枉错诸直),民众就不会服从,或者口服心不服。这岂非开药方?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直),什么是错误的(枉)?
很简单,礼,是正确的,是&ldo;直&rdo;。非礼、失礼、乱礼、坏礼,都是错误的,也都是&ldo;枉&rdo;。为什么呢?因为在孔子他们看来,礼,不但是&ldo;礼&rdo;,也是&ldo;理&rdo;;即不但是礼貌、礼仪,也是真理、道理。真理都是正直的,所以&ldo;礼&rdo;也是&ldo;直&rdo;。相反,礼坏乐崩,当然是&ldo;枉&rdo;。枉则曲,直则正,理直则气壮。因此,一个君子或者有志之士,面对礼坏乐崩之&ldo;枉&rdo;,就应该理直气壮地&ldo;举直错诸枉&rdo;,用正确的&ldo;礼&rdo;取代不正确的&ldo;非礼&rdo;。
可是,怎样才能&ldo;举直错诸枉&rdo;呢?
克己复礼。这是孔子对颜回的回答。据《论语&iddot;颜渊》,颜回也曾向孔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就是这四个字。什么叫&ldo;克己复礼&rdo;?一般的解释,都说克己就是克制自己,复礼就是复归于礼。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礼,原本是理直气壮的,怎么还需要克制自己?因此也有人解释说,克,就是能够;复,就是实践。克己复礼,就是能够(克)亲自(己)实践(复)礼。这个我们就不讨论了。总之,只要能够&ldo;克己复礼&rdo;,就能&ldo;举直错诸枉&rdo;,拯救这个有病的社会。这就是孔子的药方。
不过这样一来,又有了新的问题:靠什么来&ldo;克己复礼&rdo;?
仁。或者说,仁爱。孔子在回答颜回的问题时,说得很清楚:&ldo;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rdo;归,有人说是赞同(朱熹),有人说是称许(杨伯峻),也有人说是回归(李泽厚)。其实都一样。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ldo;克己复礼&rdo;,那么,普天下人也都会赞同和称许,从而使全社会回归到仁。
二孔子的药方(3)
这样一说,就让人糊涂:又是仁,又是礼,到底是仁还是礼?
是仁,也是礼,但归根结底是仁。孔子说过:&ldo;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rdo;(《论语&iddot;阳货》)这话翻译为白话文,就是:礼呀,礼呀,难道就是玉器和丝绸?乐呀,乐呀,难道就是金钟和皮鼓?也就是说:礼难道就是礼物,乐难道就是乐器?当然不是。那是什么?是仁,是爱。
这一点,在孔子那里十分明确。孔子认为,我们之所以要有礼,要有乐,就因为人们有爱心。爱心是需要表达的,表达的方式就是礼和乐。比方说,父母去世,要披麻戴孝,守丧三年,就是为了表达爱心。为此,孔子和宰予,还曾经有过一次不愉快的辩论。
宰予,前面说过,就是因为白天睡觉被孔子痛骂,却又极其崇拜孔子的那个学生(见第一章第六节)。此人在孔子门下属言语科,大约是能言善辩的。但观点往往与先生不同,还爱较劲,因此不大招孔子待见。不过宰予好像也不在乎,该问还问,该说还说,甚至刁难老师。据《论语&iddot;雍也》,宰予也曾向孔子问仁。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问,而是出了个假设题。宰予问:假设告诉仁者(仁者,虽告之曰),说有个好人掉到井里去了,他也跟着跳下去吗(其从之也)?虽,就是假设。这种假设题都不好回答。比如许多女人都喜欢问:我和你妈掉水里去了,你先救谁?就怎么回答都不是。宰予这个&ldo;虽告之曰,井有仁焉&rdo;也一样。孔子怎么回答?孔子说,怎么会这样呢(何为其然也)?意思就是:怎么可以这样假设呢?孔子接着说:对于君子,可以要求,不能陷害(可逝也,不可陷也);可以欺骗,不能愚弄(可欺也,不可罔也)。当真有人掉进井里,君子肯定要救。但你不能故意弄个人到井里,然后把君子也弄进去。这就是陷害。你也不能哄骗君子,说井里有人。等他下去了,你又看他笑话。这就是愚弄。再说了,救人也未必一定要跳井,还可以有别的办法嘛!总之,对君子,你只能实事求是,不能设套。这一次辩论,孔子赢了。
关于三年之丧的辩论,则谁也没能说服谁,不欢而散。据《论语&iddot;阳货》,有一次,宰予跑去对孔子说,三年之丧,这时间也太长了吧?照学生看来,有一年也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年呢?因为陈米吃完(旧谷既没),新粮登场(新谷既升),就是一年。打火用的燧木,春夏秋冬,各取一种。一个轮回(钻燧改火),也正好一年。所以一年合适。
这无疑是对礼乐制度的直接挑战。但宰予不愧是言语科的学生,话说得理直气壮。宰予说,为什么要反对守丧三年?因为&ldo;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rdo;(礼坏乐崩一词即出典于此)。三年之丧既然会导致礼坏乐崩,当然应该改革。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受活 活着的事 病隙随笔 十六岁少女 为人民服务 丁庄梦 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女生贾梅 我与父辈 记忆与印象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灵魂的事 汉代风云人物 孤女俱乐部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山顶上的传说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十五年前,他是豪门弃子,流落街头,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的糖果送给他。十五年后,他是东方第一战神,权财无双!王者归来,甘当大龄上门女婿,只为那一颗糖果的恩情,当我牵起你的手时,这天下,无人再敢欺负你。...
邵平穿越到仙武大陆,拥有神级杀戮系统,成为修罗杀神的故事。...
主角穿到乾德元年的立国不久的宋朝,此时宋朝正在统一中原,但赵匡胤有惩五代之乱,收拢兵权,重文轻武,这造成宋朝以后重内虚外的悲情的局面。而此时赵匡义羽翼渐丰,宋朝内部危机悄然扩大。这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坏的时光,主角在这种大势下渐渐成长茁壮。宋九的两句名言宁肯撑着死,不愿饿汉活。穷了只能自顾自,顾不了别人,富了午夜梦回里说不定会想想其他人,不是俺说的,是孟子教我的。(这是老午的第三本北宋架空小说,质量保证,信誉保证,尽管放心收藏)...
作者火狐狸的经典小说墨先生,不爱请早说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墨先生,不爱请早说阮默对墨湛十年的爱,却抵不过他前女友的一滴泪,她选择放手成全。可是离婚了的他,却对她黏腻不行她说墨先生你够了,我绝会不吃回头草。他答墨太太,你等着给我吃就好。...
出生于小修仙家族的少女孟长星,身具三灵根,可修炼五年,却依旧无法引气入体,经历过被嘲笑被利用被算计长星摸索着前行,在跌跌撞撞中一路前行,终于步入正轨,可突如其来的阴谋,让长星坠落深渊,却也打开了救赎的通道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往事如烟,可并不是所有的往事都能如烟,总有些过往,在灵魂深处留下鲜红的烙印,让你想起时,微笑回味或者泪流满面...
谢尘重生了,只不过身上又多了一个屠龙刀灵。这里是一个崇尚天赋的大陆,只有拥有本命灵,才有机会成为大陆的强者。只不过,在谢尘看来,大陆的强者只不过是登临巅峰的道路上,必经的一步阶梯而已。生而不俗,谢尘必将看得更远,站得更高!问吾名,斗灵大陆,妖刀重生。宣我志,混沌归墟,刀纵天穹!已完本小说苍穹印三国之魔乱群雄欢迎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