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表面上看,六部与九卿没有区别。九卿是政府部长,六部尚书也是。但,九卿的工作却是政务与事务不分。主管国家财政经济的大司农就是政务官,相当于户部尚书;负责皇帝出行的太仆则是事务官,管的还是皇家事务。
如此不清不楚,不该改革吗?
当然应该。
隋唐的办法,是政务全归六部,事务全归寺监。比如太常寺管祭祀,光禄寺管宴会,卫尉寺管器械,宗正寺管宗室等等。至于皇帝的饮食起居之类,交给殿中省和内侍省。事务与政务分类,皇家与国家分离,尚书省下属的六部成为纯粹的国家机关和职能部门,改革完全成功。
六部制一直延续下来,原因也在这里。
那么,三公又有什么问题?
权力太大。
按照汉初的制度,帝国的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都掌握在三公手里。三公各自开府,独立办公。遇到大事则由三公会议,拿出方案再由皇帝批准。皇帝五日一朝,不过听取汇报表示可否,并不参与决策,简直就是橡皮图章。
这当然为强势皇帝如汉武等人所不能接受,这才有了内朝和外朝,有了尚书事和尚书台。可惜,帮助皇帝夺取了相权的,自己又成为新的宰相,皇帝也只好另起炉灶。结果是什么呢?尚书之后有中书,中书之后有门下,没完没了。
显然,必须有一个治本的办法。
三省制就是这样一个&ldo;一揽子&rdo;解决方案。说白了,就是将一个接一个从宫内走到宫外的省,全部正式变成取代公府的宰相机构,但不承认三省是相府,也不承认三省长官毋庸置疑地就是宰相。即便是,也要分割他们的相权。
这里面当然有一个过程。在隋代,尚书省的左右仆she都是被视为宰相的。唐代尚书省的长官却是尚书令。尚书令当然是宰相,可是没人敢当,因为唐太宗即位之前担任过这一职务。于是,尚书省就只有两个副长官,即左右仆she。左右仆she是不是宰相呢?对不起,要看情况。
什么情况?
是否有资格并实际上参加政事堂会议。
什么是政事堂?就是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开会的地方。两省长官为什么要开会呢?因为分工不同。简单地说,中书省的任务是糙拟法令,门下省的任务是进行审核。中书门下两省机关面对面,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他们也必须打交道。
事实上,法令的起糙虽然归中书省,能否颁发却要看门下省。一种情况是中书省起糙完毕加盖印章后,呈送皇帝签署,就形成诏书。另一种是文本形成后先送门下省,由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副长官门下侍郎及其属官复核,没有问题才由皇帝&ldo;画敕颁下&rdo;(画一个敕字下达尚书省)。
但即便是第一种情况,皇帝签署后仍然要送门下省。没有门下省的副署,诏书仍然没有法律效力。中书省送到门下省的文件,如果门下省觉得有问题,更可以将原件涂改以后送回,叫&ldo;涂归&rdo;,也叫封驳、封还、驳还。[9]
也就是说,门下省不同意,中书省就无法作为。
这里面自有深刻意义(详后)。至少,唐人已经懂得执政也好立法也罢,必须讲程序,不能由着性子胡来。可惜这个制度似乎并未当真实行。为了讲效率,也因为怕麻烦,唐代的宰相们采取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即行文之前先开会。两省意见一致,再行文,就不会&ldo;封驳&rdo;了。
开会的地方,就叫&ldo;政事堂&rdo;。
政事堂起先在门下省,后来改在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干脆改名为&ldo;中书门下&rdo;。中书门下的会议,两省的正副长官都参加,尚书省的负责人则或者参加或者不参加。所以在唐人的心目中,只有中书门下才是真宰相。所有的命令,也只有加盖&ldo;中书门下之印&rdo;才算合法。
那么,政事堂就是中央政府吗?
也是也不是。因为政事堂不是机关部门,只不过是个开会的地方,就像人民大会堂。尽管后来它也被称为&ldo;政府&rdo;(意思是政事堂之府),但那是开元十一年为政事堂设立了办事机构以后的事。唐玄宗以前,没人整天在那里办公。
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人数也没有一定之规,最多的时候十几个,最少的时候两三个。最尴尬的是尚书省的副长官左右仆she。他们的官阶比中书门下的正职还高(前者从二品,后者正三品,代宗时才升为正二品),但如果不加授&ldo;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do;头衔,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也不是宰相。
相反,官阶较低的其他官员,如果加授&ldo;同中书门下三品&rdo;头衔,就可以参会,也是宰相。这就跟两汉不同。两汉的宰相就是三公。其中除丞相可能两人,其余都是一人,不会像唐代这样一群人当宰相,还人数不定,时多时少。
政事堂这个&ldo;中央政府&rdo;也没有总理,会议则只有一个轮值主席,叫&ldo;执政事笔&rdo;,也叫&ldo;执笔&rdo;。执笔由参加会议的人轮流担任,有时十天一轮,有时一天一换。显然,唐代只有&ldo;国务会议&rdo;和&ldo;国务委员&rdo;,没有&ldo;国务总理&rdo;,当然也没有&ldo;国务院&rdo;或&ldo;宰相府&rdo;。[10]
三省六部,大不同于三公九卿。
但,两种制度也有相同之处。
相同在于分割相权,只不过方式不同。两汉的办法是三权分列,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唐代的办法,则是相互制衡,中书管出令,门下管复核,尚书管执行。尚书有行政权无决策权;中书有决策权无审核权;门下虽有审核权,却既无行政权,更无决策权。
结果,谁都不能一家独大。
权力制衡的结果,是尚书省亏损最多。尤其是唐玄宗开元以后,左右仆she不再加授&ldo;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do;头衔,从此彻底退出宰相行列。与此同时,政事堂行文则改用中书门下之印,三省体制变成了中书门下体制。
直到这时,政事堂才由国务委员们的会议厅,变成了帝国政务的运作中心,多少有了&ldo;国务院&rdo;的意思。但,终有唐一代,都没有两汉相国或大司马那样的职务。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大权独揽,只是特例,不是制度。
因此,即便政事堂是中央政府,也是有政府无首脑。
这就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变革留下了伏笔。宋代,三省合为政事堂,与管军事的枢密院、管财政的三司并列,构成所谓&ldo;二府三司&rdo;体系。元代,又废除尚书、门下两省,让中书省、枢密院与御史台成为三大并列机构。最后,中书省也被朱元璋撤消,宰相制度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隋唐政改的意义,岂容小觑?
权力的制衡
表面上看,从两汉到明清,皇权政治与官僚政治一直在相互较量,相权也一直在被限制和削弱,其实并不尽然。真正取消相权是在明清,结果是明专制清独裁。两汉和宋元则更多地着眼于分工:汉是行政、军事和监察,宋是行政、军事和财政,元又回到行政、军事和监察。
女生贾梅 西北风东南雨:大话方言 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 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 帝国的惆怅 从星空到心灵 高高的树上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读城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汉代风云人物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书生意气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 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
他曾斗破苍穹,主宰三界。一朝重生杀得万界血泣,仙魔俯首。这一世,不留遗憾,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女人。踩着敌人的累累尸骨,成为天地间最厉害的绝世武帝。...
...
‘大‘小姐和大‘小‘姐你们别折腾我了行不我求你们了拥有亿万身家的刘星不愿意朱门酒肉臭和勾心斗角的生活,放弃了家族的大公司,而是选择在一个小公司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在餐厅的一次英雄救美使他结识了一位大美女,而这个美女竟然是刘星所在公司在上海总公司老板的女儿,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他的大小姐。但是表面上很美看似优雅的大小姐却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真是要人命呀给我当保姆?大小姐,你开什么玩笑,你什么都不会做,还给我当保姆?老板有两个女儿?这么说自己白天刁难的那美女是二小姐恩?什么?你也决定住在这里?啊!别折腾我了!一个就够我受的了,又来一个。可真是‘大’‘小’姐呀!‘大’小姐外表优雅温柔但却十分迷糊大条,大‘小’姐外表冰艳绝伦但却十分热辣泼妇,而且两姐妹从小到大水火不容,这回都住在我家,这家可真是热闹了想泡美女的却被‘大’‘小’姐给‘泡’了!啊还让不让人活了...
二十九世纪,纯血统的人类早已灭绝,取而代之的是进化后的兽人和生化人。因一场大爆炸穿越到29世纪的安歌,成为荒芜大陆唯一一个拥有纯人类基因的稀有存在。当人类身份被揭穿,整个荒芜大陆都被震惊了,看着爱慕的追随者接踵而至踏烂门槛无数,众兽冷笑不止小宝贝最喜欢的人是我!澈亮明眸毫无心机。可小骗子是我的。紫眸...
爷爷的坟墓被刨,一群神秘人进到诡异的‘龙骨山’,却没想到这一系列事情的背后竟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本站为书迷更新墓邪记最新章节,查看废柴小丑所撰网游动漫墓邪记的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有一天,黑色的魔手遮盖羊角有一天,赤色的大地再起烽烟有一天,上古百族重见天日有一天,神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