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于自己在解放后的表现,吴宓本人有过评语,在有分寸地陈述自己态度一贯真诚坦白、生活勤俭、努力工作、政治学习不缺席之后,特别强调自己&ldo;勇于作出我明知不免错误之发言&rdo;,并指出:&ldo;凡此皆由宓一贯之性格及习惯:从前如此,今仍如此,不敢说是&lso;进步&rso;,但绝不是&lso;伪装进步&rso;,因宓少年、壮年亦从无虚伪做作,勾心斗角,以及计较名利、忌妒又贪欲之习惯也。&rdo;(转引自江家骏《先师吴宓传略》,《回忆吴宓先生》第187页)这一自我评语中的吴宓,与吴宓的一贯性格有明显的连续性,而与《祭》书中的&ldo;吴宓&rdo;却水火不相容。如果《祭》书中的&ldo;吴宓&rdo;是真实的,则这个自我评语也是在施心计。如果这个自我评语是可信的,则《祭》书中的&ldo;吴宓&rdo;就纯属捏造。两者必居其一。孰真孰伪,该是不难作出判断的吧。
七
我对吴宓感觉兴趣,一是因为他及学衡派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种相当独特的声音,我尤其赞赏其融通中西文化之精粹的主张,二是因为他注重人生哲学的研究和实践,治学和做人紧密统一,颇具人格上的魅力。吴宓其学是值得研究的,其人是值得立传的。然而,围绕《祭》书的争论并不具有学术讨论或文学评论的性质,而完全是一个揭伪打假的问题。该书从头到尾全是胡编乱造,本来不值得花费许多篇幅论驳,而应该用对待别的伪劣产品一样的办法处理。但是,问题在于,无论是对吴宓的研究还是为其立传,都离不开基本的材料,而正是在这材料的问题上,《祭》书的作者和支持者们在有意制造混乱,迫使关心吴宓研究的人们不得不认真对付。
吴宓生前已出版的作品并不多,只有散见于从前报刊上的一些文章以及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的《吴宓诗集》,后者收人了他于1908年至1933年间写的诗词。直到他去世,他的大部分著述仅以手稿的形态存在着。这些手稿可分为两类。一是自传类,包括日记和1934年后的诗。二是学术类,主要是讲义,数量甚多。这些手稿的下落也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ldo;文革&rdo;中被抄走的日记和少量讲义等,在为吴宓平反后发还给了其亲属。二是在&ldo;文革&rdo;后期,吴宓六十年代的学生周锡光从吴宓那里取走的大部分讲义和诗稿。我们已经看到,吴宓的亲属正在把他们所收藏的那一部分手稿陆续整理出版,包括已出版的《文学与人生》讲课提纲和即将出版的《雨僧日记》。相反,落入周锡光之手的那一部分手稿,包括吴宓在讲课提纲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内容完备详尽的《文学与人生》讲义,迄今未见天日。在当前的这场争论中,周锡光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以&ldo;最有发言权&rdo;的权威之身份证明《祭》书的真实性及吴宓确实修改了日记(见《关于吴宓的日记》,《文汇读书周报》6月28日);《一本畅销书的困惑》,《成都商报》7月9日)。此人一面垄断着吴宓的大量文稿不让读者看到,只在他认为需要时断章取义地抛出只言片语,一面又诋毁他无法垄断、即将公开出版的吴宓日记的可靠性,其用心当不难看破。倘若一切可靠的材料皆属他的秘藏,一切发表的材料皆不可靠,吴宓研究的路也就断了。
日记实为吴宓的心血之作。他的真诚也表现在对自己一切人生经历的珍惜和正视上,凡实际生活上、内心情感上的真实经历,必欲实录之,保存之。在编《吴宓诗集》时,他坚持&ldo;有作必录,毫无删汰,且均本当时所作,过后未更改一字,以存其真&rdo;,视作&ldo;留存生涯之历史&rdo;的&ldo;自传&rdo;(《吴宓诗集》卷首)。对于更具自传性质的日记,他必定更加认真了。他曾言一生拟写三部书:一部诗集,一部长篇小说,一部人生哲学。诗集已有早期的,后期的有待补编,《文学与人生》可视为人生哲学,长篇小说则完全付诸阙如。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他留下的数百万言日记看做&ldo;记其客观之阅历&rdo;的长篇小说的替代。无论从他本人重视的程度看,还是从数量看,日记都可说是他一生的主要著作。如果他地下有知,知道他一度信任过的那个人不但封锁着他的许多文稿,而且企图用谎言抹杀他的日记,不知会怎样地悲哀呢。
19977
精神的故乡1 [本章字数:376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2-0513:47:490]
----------------------------------------------------
1开场白
与孩子们谈谈精神,这是我这一组文章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而据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间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艺儿,要谈精神也只有对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好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那是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要是我去与大人们谈精神,我敢断定,他们中间十有九人会向我提起不久前热闹了一阵的所谓&ldo;人文精神的讨论&rdo;,并且追问我的看法。唉,我有什么看法呢,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发牢骚罢了,而真正的精神生活是和发牢骚无关的。有一些自命&ldo;精英&rdo;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思想领袖,可是当今的社会风气的确是越来越重实利,没有人认他们的账了。同时,比起那些发了财的人,他们又显得比较穷。这使他们感到很不平衡,于是聚而发牢骚说∶人文精神失落了。其实,失落的不过是名和利罢了,精神怎么会失落呢?比方说,你在海边看日出,面对喷薄而出的旭日和绚丽变幻的霞光,你内心充满惊奇、感动和喜悦的情感,这本身便是一种精神生活了。然而,按照他们的逻辑,如果人们没有因此而赞颂你是一个欣赏日出之美的专家,或者没有因此而给你发一笔奖金,你的精神就失落了。对这种逻辑实在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我的这本小书是和这类讨论彻底无关的。
当然,有时候,精神也是可以作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的。如果把世界划分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三个领域,那么,以这三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分别叫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又名精神科学,包括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等,是专门研究人类精神的各种形态的。不过,在原初的意义上,精神不是一种知识,而是属于每个人内心的东西,是个人的灵魂生活。我的这本小书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谈精神的,所以它不是一本知识性的普及读物,毋宁说是一次谈心。谈心谈不好是很容易成为说教和布道的,我也许很难避免这个弱点,但愿不是太严重。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为了便于阅读,我简略地提示一下这本书的脉络。全书实际上谈了两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是精神生活在人生中的地位(见2?5节)。第二个大问题是人类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及追求的途径,其中包括:不朽、神圣、信仰、智慧(见6?10节);自我(见11?13节);幸福与爱(见14?17节);真、善、美和创造(见18?21节)。
闲情的分量 周国平论人生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爱的四重奏 碎句与短章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幸福的哲学 人生哲思录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灵魂只能独行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宝贝,宝贝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两宋风云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把心安顿好 另一种存在 周国平自选集
他曾斗破苍穹,主宰三界。一朝重生杀得万界血泣,仙魔俯首。这一世,不留遗憾,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女人。踩着敌人的累累尸骨,成为天地间最厉害的绝世武帝。...
重生大玩家少年侠义,英雄史诗。让世界沉迷于中国风的电子游戏。王不负的穿越,带来的是所有玩家的重生。这是一本玩家的狂想之作。如果你曾玩着上古卷轴,却感叹要是用九州缥缈录做背景该有多好如果你曾玩着刺客信条,却憧憬想体验荆轲和专诸的事迹如果你曾玩着使命召唤,却在脑中浮现全频道阻塞干扰如果您喜欢重生大玩家,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本书是神仙面首的续集)东周星修真界的首脑人物项非常,为了给独生爱子挑选一个合适的双修伴侣,瞄准了和他门当户对的慕容家主慕容白,两者以约斗的方式,决定了一对小儿女的婚事。慕容白惨败后,怀恨在心,隐忍多年,终设计害死项非常,更是害得未来女婿重伤,濒临死亡。后项如意外苏醒过来,其师叔师兄等人把当年的婚约搬了出来,迫使慕容白将唯一的女儿嫁给项如。※※※以下是骑兵新书未来接收器简介刘士卿花了三十块钱买了一台旧收音机,孰料这是一台来自未来的高科技信号接收器。刘士卿把一篇截取自未来世界的互联网网络的论文整理出来后,发到了美国Science杂志的电子信箱。论文顺利发表,随即,各国佳丽美女挥舞着绿花花美钞的沙特王子美日财阀相继涌入刘士卿所在的学校链接地址在简介下面的起点作家推荐作品栏中。...
编辑评价保底六千,质量保证只手可翻云覆雨,回眸令风云色变穿越男刘洋只喜流连风花雪月中,万千花丛潇洒过,摘下一朵是一朵,莫名奇妙来到修行界后他拥有了绝世无双的天赋,成为纵横修行界的天之骄子,高手对于他来说就是拿来踩的,什么剑圣刀鬼,装逼的统统撂倒九阳通神诀是小坏完本力作,欢迎大家订阅。...
废物女婿,小白脸,软饭男,风羽成为这些词的代言人,赘婿人生异常悲惨。一通突来的电话,将这一切全部颠覆!彪悍泼辣,又极其势力眼的丈母娘,还有对待风羽不冷不淡的美艳娇妻,都将因此而颠覆对他的认知。...
意外得到了动漫作弊器的张志军,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自由穿梭在每个漫画世界中,参与进剧情,完成任务,得到每个宅男都想要拥有的女神。回到现实后仍然拥有动漫里面的技能,海军六式,分身术,舞空术轻松称霸都市。海贼王,火影,死神,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