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是,俗话说:&ldo;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rdo;如果没有人帮助,一个人会是一事无成的。在这方面,我也遇到了极幸运的机遇。生平帮过我的人无虑数百。要我举出人名的话,我首先要举出的,在国外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博士论文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另一个是教吐火罗语的老师西克教授。在国内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冯友兰先生,如果没有他同德国签订德国清华交换研究生的话,我根本到不了德国。一个是胡适之先生,一个是汤用彤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提携的话,我根本来不到北大。最后但不是最少,是陈寅恪先生。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话,我不会走上现在走的这一条治学的道路,也同样是来不了北大。至于他为什么不把我介绍给我的母校清华,而介绍给北大,我从来没有问过他,至今恐怕永远也是一个谜,我们不去谈它了。
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但是,我对他们四位,以及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师友怎样&ldo;报&rdo;呢?专就寅恪师而论,我只有努力学习他的著作,努力宣扬他的学术成就,努力帮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我深深地感激广州中山大学的校领导和历史系的领导,他们再三举办寅恪先生学术研讨会,包括国外学者在内,群贤毕至。中大还特别创办了陈寅恪纪念馆。所有这一切,我这个寅恪师的弟子都看在眼中,感在心中,感到很大的慰藉。国内外研究陈寅恪先生的学者日益增多,先生的道德文章必将日益发扬光大,这是毫无问题的。这是我在垂暮之年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愉快。
然而,我仍然有我个人的思想问题和感情问题。我现在是&ldo;后已见来者&rdo;,然而却是&ldo;前不见古人&rdo;,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1995年12月1日
------------
记张岱年先生
------------
我认识张岱年先生,已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了。30年代初,我在清华念书,他在那里教书。但是,由于行当不同,因而没有相识的机会。只是不时读到他用&ldo;张季同&rdo;这个名字发表的文章,在我脑海留下了一个青年有为的学者的印象,一留就是20年。
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了。当时全国大学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来,张先生也因而来到了北大。我们当年是清华校友,而今又是北大同事了。仍然由于行当不同,平常没有多少来往。1957年反右,张先生受到了牵连,这使我对他更增加了一种特殊的敬意……
张先生是哲学家,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深湛的造诣,这是学术界的公论。愧我禀性愚鲁,不善于作邃密深奥的哲学思维。因此对先生的学术成就不敢赞一词。独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绝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这样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加上真正淡泊名利,唯学是务,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了。
《论语》中说:&ldo;仁者寿。&rdo;岱年先生是仁者,也是寿者。我读书有一个习惯:不管是读学术史,还是读文学史,我首先注意的是中外学者和文学家生年卒月。我吃惊地发现,古代中外著名学者或文学家中,寿登耄耋者极为稀少。像泰戈尔的80,歌德的83,托尔斯泰的82,直如凤毛麟角。许多名震古今的大学问家和大文学家,多半是活到五六十岁。现在,我们已经&ldo;换了人间&rdo;,许多学者活得年龄都很大,像冯友兰先生、梁漱溟先生等等都活过了90。冯先生有两句话:&ldo;岂止于米,相期以茶。&rdo;&ldo;米&rdo;是88岁,&ldo;茶&rdo;是108岁。现在张先生已经过米寿两年,距茶寿18年。从他眼前的健康情况来看,冯先生没有完成的遗愿,张先生一定能完成的。张先生如果能达到茶寿,是我们大家的幸福。&ldo;碧章夜奏通明殿,乞赐张老十八春。&rdo;
1999年1月10日
------------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1)
------------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ldo;我的朋友&rdo;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50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50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ldo;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rdo;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李后主的几句词:&ldo;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rdo;我想改写一下,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ldo;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rdo;我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ldo;世事两茫茫&rdo;了。听说,他离开北平后,曾从南京派来一架专机,点名接走几位老朋友,他亲自在南京机场恭候。飞机返回以后,机舱门开,他满怀希望地同老友会面。然而,除了一两位以外,所有他想接的人都没有走出机舱。据说‐‐只是据说,他当时大哭一场,心中的滋味恐怕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适之先生在南京也没有能待多久,&ldo;百万雄师过大江&rdo;以后,他也逃往台湾。后来又到美国去住了几年,并不得志,往日的辉煌犹如春梦一场,它不复存在。后来又回到台湾……
我现在站在适之先生墓前,鞠躬之后,悲从中来,心内思潮汹涌,如惊涛骇浪,眼泪自然流出。杜甫有诗:&ldo;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rdo;我现在是&ldo;焉知五十载,躬亲扫陵墓&rdo;。此时,我的心情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自己已经到望九之年,距离适之先生所待的黄泉或者天堂乐园,只差几步之遥了。回忆自己八十多年的坎坷又顺利的一生,真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了。
积80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勤奋、机遇。行行皆然,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的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一项,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一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用不着有什么愧怍之感。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能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韩愈说:&ldo;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rdo;根据老师这三项任务,老师对学生都是有恩的。然而,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文把&ldo;恩&rdo;与&ldo;师&rdo;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阅世心语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牛棚杂忆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真话能走多远 SARS危机 另一种回忆录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北方城郭 季羡林谈人生 幸福了吗 季羡林谈写作 白说 痛并快乐着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学问人生 留德十年 大唐西域记
穿越到辛亥之前的李天成,利用自己拥有的超级系统,在辛亥革命之际积攒实力,逐步起家,建造先进坦克战机超级航母。在这个混乱不堪的年代,李天成利用后世技术迅速崛起,砍军阀战日本拼美国,称霸全球,直至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都留下中华雄兵的脚印。日本美国火急头大中国人来了!书友们请注意从二零一二年三月份起,每天更新一万字。...
作者桃劫的经典小说亿万深宠暖婚娇妻有点甜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亿万深宠暖婚娇妻有点甜江希浅被渣爹卖给云城最臭名昭著的男人顾老四。传闻顾老四不仅相貌丑陋,心理还特变态,江希浅好不容易逃出顾老四的魔爪谁成想,他摇身一变,变成俊美无双的牛郎追在江希浅身后怒吼,江希浅,你要对老子负责!江希浅吓得双腿一软,可怜兮兮的哭趴在地,顾大总裁,求放过!顾庭深捏着她的下巴邪魅一笑,老婆别闹,放过是不可能放过的乖乖过来受宠!...
他是战友眼中的王者,敌人眼中的战神,老丈人眼中的扫把星,亲戚眼中的刘阿斗。他就是叶凡!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让美女神魂颠倒的神秘人物!四岁的叶源志爸爸,什么叫男子汉?叶凡,喝酒抽烟泡美女!哦不,爸爸说错了,是保家卫国血染沙场!小源志爸,宝宝好像看到妈妈,又拿着平底锅从你后面冲过来了!叶凡儿砸,风紧,扯呼!...
李辰本是浦海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在毕业前夕,和几个同学喝的酩酊大醉,谁还知道一觉醒来,便已经穿越到了大唐,变成了一个八岁的熊孩子!...
推荐新文作者上线炮灰逆袭战他是她心爱之人,却亲手将她推给别人。他爱她如命,却为成全她喝下毒药,我喝了药,你可以等我睡着再走吗?一朝重生,回到出嫁之前。不再掩饰傲人的才华与异能,她誓要倒戈霸爱!比异能?某女隐晦一笑,比魔兽?某女招来一群鬼。要杀他夫君?某女怒!谁敢动我夫君?关门!放鬼!...
一块不知从何而来的神奇的石头,竟然是一具神秘的强殖装甲。少年孙若丹在因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强殖装甲,他的生活从此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仇情感黑暗且看孙若丹凭借强殖装甲一步步成长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