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至于学生犯罪,我觉得总会越来越多。上学的时候一拨拨接触过不少接近犯罪的人,就是说凭那些人的性格和行为,犯罪是时刻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不当,有些教师素质的低下,本身性格的缺陷都是问题,但是其实没有办法,这个也没有必要说,性格本身就是多样的,而到了犯罪的地步主犯肯定都是个性强烈的,跟班抓进去的基本上不犯罪也没有什么前途。学校在无法同化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先鄙视后抛弃。抛弃进社会,除了变成社会精英的,剩下的基本上都犯罪了。
我接触的很多从小调皮捣蛋的或者红灯高挂的,其实都很想得开。首先到这步不自杀已经不容易了,尤其现在的学校,什么都拿&ldo;平均&rdo;说事,老师都下意识暗自鼓励学生鄙视成绩差的,原因是拉了班级的后腿。每次听见这个我都觉得很可笑,班级又不是狗,还分前腿后腿的,况且许多老师都以为这是个可以说说就解决的问题,有能耐你先把外边贫富差距解决了。是不是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才行?但是在大家鄙视的眼光下,成绩差的,不会做试卷而被无数人认为没前途的心理素质倒是比所谓优等生好多了。大家似乎都不为前途担心,找不到工作了,变成一个小混混了,万一又什么本事没有,至少还可以做城管嘛。
压力的问题
一个人独立,我想经济的独立是重要于精神的独立的。如果一个人能大言无耻地宣称他已经独立但是不幸的是还和爹妈住在一起并超过了十八岁还由爹妈养着,他的问题就不是精神是否真的独立,而是神经是否真的有问题。同样的,我想其实经济的压力是要重要于精神的压力的,因为所谓精神压力其实都是扯淡的,而且是天生的,因为我发现有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往悲惨的地方想,就算生活美满,也会为为什么生活这样美满而哀怨。
有人可能觉得在某个时段里,精神的压力是大于经济的压力的,比如说高考的时候。其实高考的压力仍然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ldo;居然&rdo;和&ldo;竟然&rdo;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
我要说明的是,在学校这个只有精神压力和自称精神独立的地方生活其实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我有时候也会感叹自己学生的生涯太短,但感叹归感叹,我是绝不会回学校当学生的,比如高官富贾有时偶然感叹乞丐真好,自由自在自食其力,但上天给他一个当乞丐的机会他绝对不会真的选择当乞丐一样。
专家的问题
我一直对中国有过多的专家很有意见,一会儿这个说应该这样,一会儿那个说应该那样,满世界专家,好像除了读者全是专家。对此没有什么太多新鲜的可以说,收入《毒》里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觉得它还是放在这里比较合适。
在以前我急欲表达一些想法的时候,曾经做了不少电视谈话节目。中国真的是个只说不做的民族,这点可以从谈话节目的数目看出来。在其他各种各样的场合也接触过为数不少文学哲学类的专家教授学者,总体感觉就是这是素质极其低下的群体,简单地说就是最最混饭吃的人群,世界上死几个民工造成的损失比死几个这方面的专家要大得多。
在做中央台一个叫《对话》的节目的时候,他们请了两个专家,听名字像两兄弟,说话的路数是这样的:一个开口就是‐‐这个问题在&tis;&tis;学上叫做&tis;&tis;&tis;&tis;,另外一个一开口就是‐‐这样的问题在国外是&tis;&tis;&tis;&tis;&tis;&tis;,基本上每个人说话没有半个钟头打不住,并且两人有互相比谁的废话多的趋势。北京台一个名字我忘了的节目请了很多权威,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节目,一些平时看来很有风度的人在不知道我书皮颜色的情况下大谈我的文学水平,被指出后露出无耻模样。有一家报纸前几天登了两位名家的文章,字里行间显露的是极其不专业的妒忌‐‐主要原因是这两人这辈子所有写过的书的销量的总和的三倍都可能不及我一本书一年销量的一半,所以极其不服,文章酸味横溢。但是他们自有老奸巨猾之处,事先就说明没有看过我的书,就谈这个现象。姑且不论现象一定要建立在作品本身的质量上,不幸的是,后面又说我的东西比六十年代那批人的东西差远了。既然没看过我的东西哪里来的比较呢?中国文学没有起色的很大原因是有这些做事说话极其不负责任但又装出一副很诲人不倦的样子的人长期占据文学评论的权威位置,对圈内朋友的互相吹捧,对不同观点的极力打压,对杰出新作的不屑一顾,而且这帮人最牛逼的地方就是在于在做以上事情的时候外表上表现出的另外一个极端,比如常说文坛一定要不断出现新人和不同声音之类的,然后一旦有新人写的畅销小说马上说现在的读者人心浮躁,一旦有不是自己写的东西引起争议马上说是作者哗众取宠,但又苦于自己的东西根本没人看,想哗众取宠一下又拉不下脸,只能缩在一旁干眼红。这是说现在的一些有点岁数的评论家作家,也可能以前有过什么光荣的事情,比如说文章入选小学中学课本啦(其实这证明他们的文章达到了中小学水平),或者被评上几个什么奖啦(评委都是自己的朋友,来年自己当评委再评自己的朋友获奖),他们的最大理想估计是文坛能变成一个敬老院。
还有一类专家是最近参加一家卫视一个谈话节目的事后出现的,当时这个节目的导演打电话对我说她被一个嘉宾放鸽子了,要我救场。我在确定了是一个专访,没有观众没有嘉宾没有其他专家之类的人物以后欣然决定帮忙,不料也被放了鸽子。现场不仅嘉宾甚众,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研究什么文史哲的老家伙,开口闭口意识形态,并且满口国外学者专家的名字,废话巨多,并且一旦揪住对方有什么表达上的不妥就不放,还一副洋洋得意小人得志的模样,并声称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某某人的哲学思想撑起来的。你说一个人的独立的精神,如果是就靠几本书撑着,那是多大一个废物啊,我觉得如果说是靠某个姑娘撑起来的都显得比几本书撑起来的更有出息一点。
总之说到这里我都不想说了,因为这些人让我觉得恶心。最后要总结一下这些人在台上如何才能分辨出来:答非所问;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二十句话内解决;不论什么东西最后都要引到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去,哪怕嫖娼之类的问题也是;穿西装;头冒汗;喜欢打断别人话,不喜欢别人打断他的话;对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分成几个方面去说,哪怕说的是一个道理;常备几个自以为很生动的比喻,并且有机会就用上去,有时候甚至用迷糊了在同一场合连用两次;在否定一样东西前一定要肯定一下;在他们回答问题回答到一半的时候问他们记不记得刚才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八成不记得了;都具备在没有看过一样作品的情况下评论它的本领,并且头头是道;以为现在中学生的偶像都是刘德华;认为最近冒出个新人叫林志颖;觉得现在最流行的歌应该是《心太软》;偏胖;说话的时候手一定要挥舞;被逼到没辙的时候总拿自己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作为比别人强的本钱,但不能解释像他这样的学术权威为什么没有被打倒;被打倒的一定要让人知道自己曾经被打倒;总结性的话都能在死掉的人写的书里找到;每次一到他说话台下观众就有杂音发出;看到这篇文章暴跳如雷,但是在公共场合的话会说:年轻人都这样,我们能体谅。
长安乱 如何演好未婚妻 三重门 在这复杂世界里 玩命邂逅(gl) 上将她拒绝媳妇带球跑 她的小宠爱gl 林念幽然gl 一个1:很高兴见到你 他的国 傻驸马 将军说她不娶妻 80后作家韩寒经典语录 我所理解的生活 去你家玩好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光荣日 青春 走向人生巅峰[快穿] 老板老板不要了
曾经,安然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家庭,事业,爱情,应有尽有。谁料新婚前夜,这些东西一夕倾塌,所有的幸福全都化作泡影。走投无路之际,某男抱起安然,扔到床上,开启霸宠模式!...
麦成雄满意的站在媒体镜头前大声说道我并不是你们所说的神,更不是香港梦的缔造者,我能做的无非就是指引了一个方向。我是80后,看着港片长大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离它越来越远了,已经好久没有进电影院,就像工作之后,远离故乡,但这份情难以割舍,虽然现在是好莱坞大片当道,不过港片一直在我心中,熟悉港片历史的人都知道港片曾经的辉煌,即使好莱坞影人也会为港片喝彩,假如环境改变,谁敢说香港梦不为人乐道?谢谢马桶清洁工提供的书友群119609144...
那一年,风云际会,大局待定。那一年,商界精英,涅槃重生。拥有年轻躯体,成熟思维的林熹,重回盛世,注定将有一番大的作为官场,合纵连横强势上位商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情场,桃运连连风流无边。书友群214926829完本作品官之图近400万字,人品保证。...
1125109章后面有新剧情,第3338章是新剧情,(大修)章节求重看。接档文诱我深入求收。微博晋江闻笙。五年前,陈家父母把陈洛如的姐姐陈漾包装成名媛推销给正在美国读书的孟家太子爷孟见琛。婚礼前夕,陈漾查出有孕,孩子却不是他的。为避免惊天丑闻,陈洛如被父母夺命连环call回国内为姐姐顶包。陈洛如我还要上大学呢,结什么婚?陈家父母孟见琛已经同意这门婚事了。陈洛如他是魔鬼吗?1结婚四年,陈洛如和孟见琛犹如陌生人一般,鲜有会面。她和男性友人从伦敦灯红酒绿的酒吧出来,看到身材颀...
...
一朝穿越,容卿卿竟成为爽文中反派大佬的炮灰继母。寡母陪葬原定红杏出墙惨死?容卿卿一咬牙,抱上生人勿进暴戾乖张的大反派狼崽子大腿。本以为穿书后掌握剧本,拿捏住大BOSS的小秘密,没想到反派狼崽子不按剧情来,反而还被大腿处处制肘。更加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今陛下比自己还急,早就和这个流落在外的儿子暗度陈仓。这不,大反派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子这下,好日子彻底到头了,自己这个便宜伪继母,正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