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老派:闲话文人旧事(.shg.tw)”!
我来寻理想,读点书
1923年夏末,一个21岁的青年赤手空拳来到北京,誓言要做一个“寻找理想”的“北漂”。
在这段他与自己的姐夫著名的对话里,充满初生牛犊雄心勃勃的劲头儿:
第一回和一个亲戚见面时,他很关心的问我:“你来北京,作什么的?”我即天真烂漫地回答说:“我来寻找理想,读点书。”“嗐,读书。你有什么理想,怎么读书?你可知道,北京城目下就有一万大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做,愁眉苦脸不知何以为计。大学教授薪水十折一,只三十六块钱一月,还是打拱作揖联合罢教软硬并用争来的。大小书呆子不是读死书就是读书死。那有你在乡下作老总有出息!”“可是我怎么作下去?六年中我眼看在脚边杀了上万无辜平民,除对被杀的和杀人的留下个愚蠢残忍印象,什么都学不到!……可你想得到,一个机关三百职员有百五十支烟枪,是个什么光景?我实在呆不下去了,才跑出来!……我想来读点书,半工半读,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实在要不得!”(沈从文:《从现实学习》,《沈从文全集》第13卷第374页,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大树能砍,泰山可移,唯有年轻人的念想儿不可改变,更何况他是倔强的“乡下人”沈从文!他当时读了不少《新青年》《新潮》《改造》等刊物上的文章,血液里沸腾的都是“改造社会”“解放自我”这样的美妙词汇,还有像天上云一样美丽的文学梦想。尽管他自己也承认,连标点符号怎么用还不大会,可是,“因为我相信报纸上说的,一个人肯勤学,总有办法的”。(同前,第375页)姐夫无可奈何,只有送上叮咛和祝福:“好,好,你来得好。人家带了弓箭药弩入山中猎取虎豹,你倒赤手空拳带了一脑子不切实际幻想入北京城作这分买卖。你这个古怪乡下人,胆气真好!凭你这点胆气,就有资格来北京城住下,学习一切经验一切了。可是我得告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同前,第375页)
这位未来的大作家,当时口袋里也只剩七块六毛钱。后来的日子,让他饱尝在一个一百五十万人的北京城居之不易的滋味,理想不能当饭吃,壮志无法当柴烧。不过,这段对话绝对可以选进励志教科书,是一碗难得的高营养鸡汤。
“救救国家”就别说了,“半工半读”读点书的梦想,来北京后立即破灭了。这不知道是哪个报纸蛊惑沈从文的,无异是做梦娶媳妇——尽想美事儿。后来他说:“过北京本意是读书,但到了那地方,才知道任何处皆缺少不花钱可读书的学校,故只在北京小公寓中住下。”(沈从文:《略传——从文自序》,《沈从文全集》第13卷第371页)钱,没有总是可以借的,关键的问题是沈从文小学都没有毕业,而当时报考北大这样的学校,都需要中学文凭。当然,文凭也可以去买一张假的,有人也这么干过,风险好像不大。但沈从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像英语,他几乎连英文字母都背不下来,很多学校,他根本考不上。要以考分论英雄,沈从文恐怕难逃“学渣”之嫌。所以他的文章中,谈到北京生活,本来说是为读书来的,可是谈考大学的都是轻描淡写,讲得更多的反而是他怎么躲在阴暗、寂寞的“窄而霉小斋”中用功写文章。也难怪,谁不愿意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儿呢?可如果没有,那谈谈卧薪尝胆、苏武牧羊也不错。
沈从文会不在乎那张文凭吗?未必,特别是后来他没有一张文凭,在大学里教书受了多少怨气,恐怕只有自己清楚,但是文凭这张纸,对他来说,要拿到手还真有点难度。他说:“到北京虽为的是求学,可是一到不久,就不作升学考虑。因为不久就听人说,当时清华是最有前途的学校,入学读两年‘留学预备班’,即可依例到美国。至于入学办法,却并未公开招考,一切全靠熟人。有人只凭一封介绍信,即免考入学。”(沈从文:《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沈从文全集》第12卷第378页)毕竟是作家,真会说话儿,这段话给人的印象是,因为清华这种学校招考制度腐败,未来的作家不愿意同流合污或没有这种机会,所以干脆放弃了“升学”考虑……我们不能说当时就没有靠介绍信进来的情况,可是,沈从文的这番说辞,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移花接木、腾挪躲闪、避重就轻。随便查一查,就知道清华那是炙手可热的学校,要考上去并不容易。清华的考试也是有规矩的,它是由各省考送,而考送的名额是按照各省分担的庚子赔款的比例分配。据刘烜《闻一多评传》载,1912年清华学校在湖北招生两名,闻一多被定为备取第一名,“这年冬,他赴京参加复试。家里不放心,让他的一个哥哥伴送他进京。火车上,还帮助他复习英语。最后,他以湖北省的第二名被正式录取了”(刘烜:《闻一多评传》第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版)。另外,人们熟悉的作家梁实秋,1915年由直隶省报考,“那一年直隶省分配到清华招生名额是五名,报名应试的大概有三十几人,初试结果取十名,复试再遴选五名。实秋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复试由省长朱家宝亲自主持,所以实秋在获得初试入选的通知以后,就到天津去谒见省长。……十个孩子都到齐,静静地等了一会儿,一位面团团的老者微笑着踱了出来,从容不迫地抽起水烟袋,逐个地问了几句话。然后孩子们围桌而坐,各有毛笔纸张放在前面,写一篇作文……”(鲁西奇:《梁实秋传》第23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这是严肃、认真的考试,省长大人亲自主持可见也不是儿戏。转过来想一想,也是,一个字母都记不全的人,还指望他去报考“留美预备学校”吗?
北大呢?沈从文的说法更巧妙:“有人说我应考北大旁听生不成功,是不明白当时的旁听生不必考试就可随堂听讲的。”(沈从文:《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沈从文全集》第12卷第378页)对于他是否考过北大,这里不置可否,好像没考过似的。他的年谱上说考北大等国立大学都失败了。沈从文却在大讲,旁听生比正式生还有本事:“迁居到沙滩附近的小公寓后,不多久就相熟了许多搞文学的朋友。就中一部分是北大正式学生,一部分却和我一样,有不少不登记的旁听生,成绩都比正式生还更出色,因为不必受必修课的限制,可以集中精力专选所喜爱的课题学下去。”(沈从文:《无从毕业的学校》,《沈从文全集》第27卷第414页)据说,他考上过中法大学,因为交不起28块钱的膳食费而放弃了。我认为此说该存疑、待考。
在考学生涯中,最大的糗事莫过于考燕京大学:“我后来考燕大二年制国文班学生,一问三不知,得个零分,连两元报名费也退还。三年后,燕大却想聘我作教师,我倒不便答应了。”(沈从文:《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沈从文全集》第12卷第380页)这像是调侃,沈从文可没有说,这次考试机会是“一切全靠熟人”有“介绍信”的,是为他私人定制的考试。杨振声的儿子说:
1926年,父亲在燕京大学兼课。沈从文当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也没有文凭。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发现了沈从文的文学才华,建议沈从文去读书深造。在父亲的推荐下,燕京大学专门为沈从文一个人安排了一次面试,采取的是口试的办法,没想到沈从文没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得了零分,燕京大学只好退还了他两元钱的报名费,没有录取。父亲知道结果之后非常惋惜,他问那个主考人:“这样的学生你们都不要?”(季培刚:《杨振声年谱》第79—80页,学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也不能怪人家啊,燕京大学考沈从文的教授中应当有冯友兰(金介甫:《沈从文传》第298页注8,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2月版),这样的考试,我理解更多是程序性的,沈从文哪怕考个十五分都说不定高中。对此,沈虎雏在《沈从文年表简编》中的表述比较客观:“在张采真、杨振声等朋友鼓动下,参加燕京大学特别安排的一场入学考试,以口试方式考核历史、哲学、文学。因不适应学院式问答,即使最熟悉的李商隐诗等问题也张口结舌,被判为零分,预交两元报名费被退还。”(《沈从文全集》附卷第9—10页)我实在想象不出“张口结舌”是什么样子,呜呼,沈从文的入学梦。或许,这个人不适合在大学当学生,就适合当大学老师!
2016年1月10日于竹笑居
苏尘陈芷雪魔尊归都 咸鱼作者狠强势 凌氏夫妇马甲太厚 你目光所及 魔尊归都小说苏尘陈芷雪 险走洞庭湖 爱海恨涯 对牛谈心 岳阳监狱保卫战 百变神探 魔尊归都不可爱的萝卜酱 护国神帅叶无道徐灵儿 雾过洞庭湖 龙帅临门叶无道 锦衣卫指挥使的宠夫日常 拟任厅长 魔尊归都苏尘陈芷雪完整版 龙帅临门至尊狗剩 苏尘陈芷雪免费章节 都市最强魔尊苏尘陈芷雪
空间种田神医甜宠重生逆袭撩美男,虐渣打脸爽歪歪。平凡了一辈子的苏萌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她会死得那样不平凡。可既然上天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她是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的。究竟是谁害死了她?葫芦空间,美男忠犬。种花种菜种药材,治病救命赚本站为书迷更新重生九零神医萌妻,超凶哒!最新章节,查看水彩鱼所撰魔法重生九零神医萌妻,超凶哒!的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报复不成反被吃干抹净?盛怒之下,她将某首富果照发微博后狼狈出逃五年后,闺蜜婚礼,她带着一双龙凤胎回归,殊不知刚露面就被逮住!樊璃冷脸将她扛上肩头该死的女人!你总算落在我手里了!!女人挣扎不休,身后还巴巴跟着两个萌宝,女儿糯糯道爸爸!不要欺负妈妈哦!儿子皱着小眉头喂!你快放下我妈!...
前世被渣男贱女挖心而死,叶念一朝重生,只想痛快复仇。没想到,却遇到了他。他说谁欺负你,我欺负谁。你欺负谁,我帮着欺负谁。从此,她杀人,他递刀,她放火,他浇油。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他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她愤怒离开。他将她抓回,笑容邪肆你连自己的醋也吃?兜兜转转,他爱的人,一直是她,从未变过。...
作者朱世豪的经典小说命锁阴阳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命锁阴阳,以命为锁,贯穿阴阳。李琰由一个普通学生转变为灵异界的先生,遭遇冤孽,修罗煞鬼,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命运的选择,还是有心人的安排。请看,命锁阴阳!...
弱者连狗屎都不如,至少狗屎不至于人人都想上去踩一脚。...
...